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

青春榜样丨不断尝试,热爱绽放:我的“国际化”求学路

发布者:国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8-29浏览次数:16

    个人简介:黄熹琳,国际教育学院(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)华农2021级金融学国际班。,本科期间,曾担任学院学生助理及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财务负责人学生助理,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等荣誉,后2023年赴合作院校蒙纳士大学深造,并以High Distinction(优秀)等级毕业。在申请季中,成功收获伦敦大学、香港大学、墨尔本大学、爱丁堡大学、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多所高校录取机会,最终选择前往,曾在由中央企业控股的证券公司、四大国有银行及澳洲本地金融机构实习,将赴香港大学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。此外,曾在由中央企业控股的证券公司、四大国有银行及澳洲本地金融机构实习。

    第一部分:春,华南农业大学的花开两年

    对华农,我最深刻的记忆是三月是在盛开的紫荆花樱花季。行政楼前那条被粉白色包围的道路,仿佛为我开启了一段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旅程。每年三月,那片樱花紫荆花都会如期绽放,提醒我:又长大了一岁,又走远了一步。

    选择华农国际班,其实是一场理性又幸运的决定。我始终一直希望自己的本科阶段既能在国内夯实基础,又能接触国际化的课程体系,而国际教育学院2+2项目华农国际班刚好满足了我对“多元教育背景”的全部想象。

在这段时光里,我的学习生活节奏刚刚好。学习上的进展是缓慢却踏实的。更重要的是,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把知识内化为思考问题的方式,而不只是应付考试的工具。那时完成作业后我去湿地公园散步,和朋友讨论专业问题,也聊生活琐碎。除了学业,我还也主动承担了不少实践工作在学校做志愿者和学生助理。每一件事都让我更了解真实组织的运作方式,借此了解相关组织的运行模式,也也让我意识到:不断意识到真正的优秀专业素养,往往不是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上,也体现而是在一次次被需要时的的靠谱可靠和专业与清晰中。

    那时候的我,会在完成作业后去湿地公园散步,和朋友讨论专业问题,也聊生活琐碎。学习的时候专注,休息的时候放松,有节奏、有目标,也有属于这个年纪的松弛感。两年的华农时光,是我走向更远世界前最温暖的蓄力。现在回想,那些被樱花染粉的清晨和湿地公园灯光下的夜晚,依然,是我记忆中最柔软的一部分。

第二部分:夏,与LSE共度的三周盛夏

    在LSE上投资学暑课那是一次的经历短暂却而鲜活的经历。。三周的时间里,我在LSE上投资学暑课,课程紧凑,节奏飞快。,大家白天在教室里飞速记笔记、参与讨论,晚上还要整理学习内容、预习第二天的讲义。但也正是这样的强度,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以学习为目的的旅程,每天都像在接触不一样的世界。

    课余的伦敦,是一种风景。三周里,我常常在课程结束后和朋友一起漫步街头,逛展、看店,或者只是坐在露天的咖啡馆边聊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。我们也去过海德公园,走在宽阔的草地上,感受城市里难得的松弛和绿意。也曾站在伦敦塔桥旁,看着傍晚的霞光缓缓落进泰晤士河。那时的天空像被调了暖色滤镜,整座城市都静了下来,那样的傍晚让我们总忍不住慢下脚步。原来,思考问题和感受风景,是可以同时发生的。

    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之外如此清晰地感受到“国际化”的真实含义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、表达方式、学习方式,在LSE的小组讨论中频繁碰撞,也让我意识到:要想真正与世界对话,仅有语言远远不够,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逻辑、节奏与文化。

夏天过去很快,但那三周的浓度,足够我回味很久。它让我对之后的留学生活不再陌生,也让我更加确定,自己愿意走得更远、看得更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部分:秋冬,和蒙纳士一起走过的转弯处

    墨尔本的秋天,美得毫不含蓄。风吹过时,路边的枫叶像是成片的火焰,红得鲜活而热烈。那时的我常常穿过满地落叶的街道,觉得连平凡的通勤也变得值得期待。阳光正好,风也刚刚好,。一切都在向内心传递一种讯息:你走在一条你认为舒服的路上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  我在这里度过了学生时代最安静、也最坚定的两个学期。课程节奏紧凑、内容扎实,讨论氛围强调独立思考与批判表达。与国内课堂相比,更多的是“你怎么看”。一开始会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,但渐渐地,也学会了在挑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我也逐渐意识到:学习之外,生活的体验同样重要。下课后,我会去Albert Park打球,感受身体的节奏;有时周末也会搭火车去附近的小镇转转,换个地方感受生活;我还报名了咖啡师的课程,尝试去理解这座城市另一种“职业语言”。也正是在这些看似不那么“学术”的时光里,我慢慢听清楚了自己内心的声音。

    我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,不再纠结是否“对口”,而是去寻找那条真正能让我持续投入、愿意长期学习的路径。有些念头不是突然决定的,而是像秋叶一样慢慢变色:你不知道是哪一天发生的改变,但有一刻你忽然明白,是时候转弯了。

    正是这些丰富的生活片段,让我意识到:生活不是对学业的逃离,反而是支撑我更好前行的能量源。秋天不再是枯燥的,而是鲜活的,是充满自我感知的季节。而真正决定方向的,是那个冬天。那段时间,申请季的压力悄然逼近。每天除了要上课,还要准备申请文书、做项目、联系推荐人。我每天都穿得厚厚的,从住处出发,先去熟悉的咖啡店买一杯热拿铁,再在Flinders Station搭上通往Caulfield的列车。

    我常常下课后直接去图书馆,在靠窗的位置坐到天黑,有时候还能看到窗外斜阳慢慢落进Caulfield图书馆。我偶尔也会走出去透透气。有几次刚好遇上晚霞,天边染上一抹绯红,那一刻的宁静和柔光,总能冲淡一整天的疲惫,也让我重新找回某种心里的平衡。即便那段时间节奏紧凑、任务繁杂,我的内心却被一种缓慢而坚定的能量所支撑,像一种温和却持续的推力,让我能平静地面对所有选择与不确定。毕竟,有些决定不是突然做出的,而是悄悄酝酿、逐渐明晰的。就像秋天的叶子从绿色过渡到深红,并不是某一天的剧变,但当你回过头,就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转弯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  第四部分:感谢路上的同行者

    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,我都遇到了一些特别的人——他们或许没有留下轰轰烈烈的“痕迹”,却在无声之中,成了我旅程里最温柔的注脚。

在华农的时候,我遇到了愿意倾听、愿意启发的老师。无论是细致讲解专业知识的耐心,还是在我迷茫时愿意给出建议与方向的温和鼓励,都让我意识到:真正好的教育,不是给答案,而是点一盏灯。那些灯,至今仍亮在我心里。

    学习之外,我想起的是一群并肩而行的同学朋友。从华农到蒙纳士,从组队完成课程项目,到一起为申请赶项目进程,我们在一段段并不轻松的任务中建立起默契,也在许多分享和对话里,收获了理解与陪伴。有些友情是并肩赶路时悄悄形成的,它不一定热烈,却始终稳固。

    更让我感激的是,那些愿意在课余时间一起去“把生活过得更认真”的朋友。我们一起打卡城市里的咖啡店,一起在市图书馆挑选位置学习,一起在周末阳光好的时候去野餐、放松。他们让我相信,学习之外的放松不是浪费,而是生活真正的组成部分,是让人保持热情和耐力的能量源泉。

    随着学习进入更高阶段,我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节奏。我发现预习比补课更有用,发现画思维逻辑图比记死知识点更容易理解。每个人适合的方式不同,但我相信: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,比“卷”更重要。回头看,每一段旅程都因人而温暖,因思考而清晰。感谢一路上遇见的所有人,是你们让我的四季变得完整。      

青春寄语:求学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看清方向,而是在不断尝试中靠近热爱。比“对口”更重要的,是你是否愿意持续投入;比“走得快”更难得的,是走得稳、走得自洽。希望你能给自己空间试错,也别忘了照顾好生活的节奏。愿我们都能成为温柔而坚定的大人,在现实世界中也不丢失热情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编辑|党务工作室刘诗奕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初审|蔡竹轩 徐文韬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复审|吴瑛 周凯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终审|邵家声

  


版权所有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

地址:广州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第六教学楼三楼

邮编:510642 电话:020-85280035(学院办公室)

   020-85280305(合作办学业务)

   020-85280037(留学生业务)

   邮箱:cie@scau.edu.cn

学院微信公众号

招生咨询QQ群